Thursday, March 3, 2011

對症下藥還是隔靴搔癢?

星洲日報獨家專訪大馬人才機構首席執行員佐漢馬末馬立干(2月20日全國版)。佐漢在專訪中分析大馬人才外流的原因並草擬激發他們回巢的方案。佐漢的策略頗全面同時在每個環節上都作了註腳。然而,在人力市場打滾多年的累積經驗,我認為除了“專才留海外並非不愛國”說得一針見血外,總的來說佐漢的言論存在太多質疑空間。

人才外流的原因佐漢把它歸納為:一、為了賺取更高收入;二、國家不能為一些特定專業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三、轉換生活環境。如果說這些原因不著邊際可能言過其實;但說它搔不到癢處則是貼切不過。

佐漢對一些人才外流確定為他們嫌棄相對微薄的待遇而欣然另謀他就,這說法與事實真相相去何止十萬八千里?有誰不知他們是在懷才不遇、鬱鬱寡歡心境下“自我放逐”。在自力更生、含辛茹苦下終於在待遇上獲得相應論功行賞是後來的事。佐漢把事態原由因果倒置對他們缺乏尊重且有欠公平。

造成專業領域畫地自限的桎梏是經濟保護主義。就事論事,投資講求回報。基於大馬投資環境遠遠不如其他後進國家,務實的跨國公司擇木而棲乃理所當然。結果導致就業機會低迷不振。此情此景,專才除了被迫蟬過別枝,難道還有其他更好的出路?要一勞永逸就得實踐自由市場經濟,外資才會攜帶各種先進科技聞風而至,我國人才何須捨近取遠?

轉換生活環境說來十分牽強,給人一種“吃死貓”的感覺。人同此心,除非萬不得已有誰放得下溫暖的安樂窩?無奈同人不同命,處於偏頗機制中,才華偏偏不受器重。為了自身前途,咬緊牙根遠走他鄉成了沒有選擇的選擇。

佐漢的另2個觀點也有待商榷。一、在吸引專才回國方面,他希望父母可以配合,協助把子女留在身邊,如此構思明顯敏銳不足。佐漢有所不知,許多外流人才都是在父母指使下方才忍痛漂洋過海。因此,除非環境驟變,要他們改變初衷無異與虎謀皮;二、以首相署部長依德利斯為例,佐漢猶豫外邊或有可用之才?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机会在哪里?

有個關鍵環節有待大馬人才機構慎重考慮:佐漢急需一位華裔得力助手,最理想的人選是目前在外國打拼的專才。我的理由是:在70萬海外工作的人士中華裔佔絕大多數。顯而易見,這不是常理課題更不是數字遊戲,它的問題本質涉及傳統信仰、家庭觀念和社會文化價值等。除非佐漢精通以上因素,否則再好的理論也等同閉門造車。

最後,我斗膽向佐漢建議,藉此向他提供一個解困方程式:徹底拆除經濟保護壁壘(擴大工商領域),加上公平機會(不分膚色,唯才是用)和公平待遇(包括躍升機會)及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人才就會回流。

當然,這是個四面楚歌的抉擇,除非佐漢具備過人毅力和勇氣,否則到頭來只落得鏡花月水、徒勞無功。

星洲日報/言路‧2011.03.0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