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2, 2012

雙王辯論的前車之鑒

備受矚目的馬華總會長蔡細歷與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的王對王辯論會將再次粉墨登場。這是行動黨和馬華破天荒辯論“兩線制會不會成為兩種族制?”“下回分解”的後續擂台。儘管首輪辯論內容嚴重失焦,給人一種“到喉不到肺”的感覺,有識之士也大失所望。但由於類似政見交鋒現象在大馬究竟罕見,因此,引起關注可以預期。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了避免雙王辯論2.0再次淪為各說各話的口水戰,對之前經驗得失作謹慎和深入分析與檢討乃刻不容緩。以下是我的個人意見:

一、首輪辯論的題目“兩線制會不會成為兩種族制?”的假設性太強。如果由資深政論家作為學術討論,有關課題將衝擊雙方支持者的主觀意識,並激發他們的潛在意識。反過來說,若由敵對陣營來短兵相接的話,由於厲害關係(誰的面子都輸不起),火藥味濃厚在所難免。然而,這回的辯題“行動黨和馬華:誰的政策更有利於社會?”則對局勢較具具體針對性。若做足功課,發言人相對容易喚起聽眾共鳴。學術討論和政治辯論的最大差異是:前者引經據典來證明本身的正確觀點;而後者則可不惜以似是而非的謬論來證明對方的錯誤立場。

二、主持人對場面的掌控差強人意。在首輪辯論的首個環節中,雙方發言人都明顯離題,主持人並未及時提醒使他們“步入正軌”而不至於“泥足深陷”。還有,問答環節也不得把天馬行空“有問題的問題”照單全收拋給辯論雙方,形同刻意刁難,同時許多聽眾也被折磨得“元氣大傷”。

三、問答環節是首輪辯論的最大敗筆。由於安排失當,辯論會的意義慘遭五馬分屍。如果你今天作個調查,我擔保記得當天辯題的聽眾絕不超過兩成。不過當你提起“潑婦罵街”一事,對方肯定會向你拋出會心微笑。奉勸主辦當局未雨綢繆。
為了確保辯論會的積極成果,我建議主辦當局邀請凱林拉斯蘭和法力諾等知名時評人士在問答環節帶領聽眾投石問路,藉以達至拋磚引玉的正面效果。由於經驗豐富和眼光獨到,他們的參與將使辯論會錦上添花。

四、上回電視現場直播穿插太多婆媽鏡頭。採訪兩黨政要和支持者無疑浪費時間、畫蛇添足。相反的,可以穿針引線啟迪聽眾思考能力的兩位節目評論員鄭丁賢和鄭明烈反而沒有給與充份的發揮空間,誠屬美中不足。

各層次的政見辯論是當今普世政壇的必然現象,它在先進民主國家早已形成常態。在時代巨輪的驅動下,這現象已在大馬蔚然成風。假以時日,執政黨和在野黨黨魁能在全國大選之際出現在共同平台宣示本身的治國宏觀大計,那將是我國子民的福祉。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謝明意
2012-06-11 09:05

獨立藥劑行前景堪虞!

凡從商的人都必須掌握“恆變是不變定律"的真諦。由於時空持續演化,企業管理的作業模式不容稍微停滯,否則負面衝擊有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最終把許多“以不變應萬變"的頹廢企業推落懸崖,粉身碎骨。在大馬,不與時並進的中小企業比比皆是,獨立藥劑行就是個典型例子。

獨立藥劑行的窘境是歷史和環境的必然產物。早在1980年代,由於缺乏競爭,當年的藥劑行一枝獨秀,賣者市場順理成章,令人羨慕。但偏偏是多年的“養尊處優",他們盡然喪失對消費文化演化的認知和應變能力,商場如戰場的危機意識也被置之腦後、等閒視之。

歸根究底,獨立藥劑行如履薄冰的納悶乃作繭自縛,不得怨天尤人。說白了,其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業者不妨捫心自問,從上世紀迄今,他們的運作理念到底改變了多少?反之,外界的消費意識形態近數十年來一日千里,今非昔比。遺憾的是,獨立藥劑行依然故步自封執拗陶醉在30年前那“一帆風順"的銷售導向年代,完全乖離了消費意識形態的自然軌跡。

獨立藥劑行的問題核心是缺乏商業管理知識。一些有意從商的藥劑師在完成學業和履行法定服務後,便迫不及待來個陶朱公再世,一廂情願認為只要開間價廉物美的藥劑行,小康意願必然水到渠成。但他們忽略了,做生意得靠專業而非常理。新張大吉後才發現自己連最起碼經營法門如資金、設備、貨源、市場、溝通、員工訓練等的認知一片空白。往後,迫於惡性市場競爭,他們不得不耍出僅此一招殺手鑭:殺價;結果紅海一片,哀鴻遍野。形勢比人強,一些意志不堅的藥劑師“被逼"誤入歧途,來路不明的貨源成為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而且假藥個案也屢見不鮮。晚節不保,可悲。

處於殘山剩水困境中,獨立藥劑行本該痛定思痛,重振旗鼓,自力更生。但事實卻背道而馳。由於對市場競爭的恐懼心理,他們頹然倡議保護主義,一錯再錯。他們漠視了自由市場經濟現狀:商業運作取決於優勝劣敗大前提,枴杖思維等同自掘墳墓。然而,一些極端獨立藥劑師竟建議協會不惜代價,悍然對市場運作進行抗議:抗議在固定範圍內太多藥劑行、抗議連鎖藥劑行廣告運動、抗議藥廠“偏袒"醫生和連鎖商家、抗議非藥劑師擁有藥劑公司、抗議……。業者必須瞭解,保護主義有如鴉片,一旦沾上,藥劑行和藥劑師的美好專業形象將從此付諸東流。

事態嚴重,身負重任的大馬藥劑師協會已不容置身度外。其當務之急是為有意在商場大展拳腳的藥劑師提供基本和持續性企管訓練。現實是殘酷的,不學無術者的下場總是血本無歸。據說在國家全民健保計劃下醫藥分業勢在必行。它是把雙刃劍:有備而來的獨立藥劑行肯定如魚得水;反之則片甲不留。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謝明意
2012-07-25

手機和平板電腦‘入侵’校園和新階級觀念的誕生

教育部正在草擬2012年教育條規。在新條規下學生獲准攜帶手機和平板電腦到學校上課。教育部副部長魏家詳表明這是一項與時並進之措施。他補充,教育部將于明年正式推行“一個精明學習網”,將網上學習在全國普遍化,藉以打造虛擬學習環境。同時,由于當下治安敗壞,學校‘淪陷’已是不爭事實。一些家長認爲,能以手機把孩子限制于‘追蹤範圍’內倒可以免除牽腸挂肚的懊惱。然而,負起關鍵角色的教師則方寸大亂。他們認爲這將加重工作負擔。今後除了教課之余,還要忙于兼顧學生們的手機,嚴重影響教學(課外活動時,學生的器材由誰收藏和保管,就得大費周章)。

縱觀來自西面八方的聲音,一個潛在後遺症顯然被人忽視。盡管教育部用心良苦,但該措施必將打開大門縱容“階級觀念”在學童的稚嫩心靈中紮根和滋長。先設想2種情況:富裕家長可于彈指之間在孩子身上一擲3幾千令吉買部最 Cool的Samsung Galaxy Tab 平板電腦配搭最In的 iPad 4S 藉以炫耀本身的財富並滿足孩子的虛榮心(你沒聽說過爲父者以逾50萬令吉寶馬來方便孩子上學的新聞嗎?區區九牛一毛何足挂齒?);反之,缺乏經濟條件的貧困父母卻因力不從心而惴惴不安,深恐孩子的自尊心在‘貨比貨’情況下,慘遭自卑感無情腐蝕,對他們的心智成長造成傷害。這措施將爲意志薄弱和心存不軌的學生提供了誤入歧途的最佳方便。學校指定學生一律穿用普通布鞋和平價書本就是這道理。

當然,理論上教育部可勸告家長們量力而爲:經濟能力高人一等者盡管使用名牌;中等家庭暫且退求其次,山寨版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貧窮家庭可免則免,學校絕不強制。如此說辭表面上合情合理,但卻暴露了官員對人性本質一無所知的弊病。且讓我們回到現實:21世紀的人類皆處于高度物質精神靡靡風氣淫威下,無人得以幸免。名牌、潮流、時尚的誘惑無所不在;加上明星、廣告、偶像效應‘爲虎作伥’,要學童明哲保身抗拒排山倒海的誘惑和試探似乎極不公平(別說學童,成年人有時也把持不住)。衆人皆知:虛榮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潛在劣根性。在沒有物質相互比較情況下,虛榮心缺乏滋長空間;一旦彼此打量,人們可否依然‘八風吹不動’那就很難說得准了。

因此,我始終執拗不渝:手機和平板電腦‘入侵’校園將激發富有學生的虛榮心,同時又挑釁貧困學生的自卑感。一旦心態失衡,後果不堪設想。

2007年大馬發生數宗令人痛心疾首事件。希望該事件能給有關人士帶來一些警惕。根據報道,數位中學生爲了渴望擁有昂貴名牌手機以免在其他同學面前 ‘丟盡顔面’(當時平面電腦還未面市),竟然不顧廉恥心甘情願把肉體和靈魂偷偷賤價出賣,簡直人神共憤。建言教育部作出明智抉擇:提升學生學習方式固然義不容辭,但它可能引發的潛在後遺症則萬萬不得等閑置之。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明意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