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0, 2010

阿末依斯迈:民政党肚子里的蛔虫

以“寄居论”红透半边天的阿末依斯迈终于在毫无歉意情况下获得‘光荣平反’。更加使他意气风发的是,升旗山巫统区部执委总辞及重选,促使阿末依斯迈得以‘名正言顺’重登“山头老大”宝座。座位还没摆好,阿末便向‘腰骨不太硬’的民政党‘发毛’,反过来要民政党向巫统道歉,颠倒乾坤,民政党颜面扫地。

有话直说:民政的无助和无奈将把自己陷入死胡同。事到如今,如果民政党依然不敢伸张正义向‘种族极端主义’奉行者的阿末正面交锋话,该党将在下届大选遭到‘彻底绝望’的人民连根拔起,片甲不留。

Friday, March 26, 2010

再談藥劑行的困境和前瞻

今時今日,藥劑行正處於困獸猶鬥的窘境乃眾人皆曉的事實。我上篇題為〈藥劑行急待勵精圖治〉的文章受到普遍關注,並在藥劑行中廣泛流傳。業者的執著和警惕使我欣慰。

文章也引發一些悲觀回應。一則氣急敗壞的評語:“陳年頑疾,無可救藥!”,聽來萬分無奈。然而,縱觀形勢捫心自問:形勢果真徹底絕望嗎?業者甘心就此坐以待斃嗎?我認為怨天尤人無濟於事。除非業者自暴自棄,藥劑行的前景依然海闊天空。問題根本不是可不可為,而是如何為之?無可否認,知易行難,應對這天大挑戰需要智慧、策略、勇氣、眾志成城才能從桎梏中突圍,絕處逢生。我的若干意見如下(由於篇幅所限,恕我點到為止):

首先,我認為協會必須身先士卒,以市場運作策略把“藥劑行”配套為“產品”,並按部就班:一、 鎖定市場競爭對手如:醫生、中藥店、直銷行業(直銷公司所賣出的營養品比藥劑行多,叫行內人啞子吃黃蓮)等;二、對本身的強點、弱點、機會、致命喪4個層 次深入分析和探討;三、充份發揮定位概念中的品質、包裝、價格、促銷、銷售流程、人力等項目;四、擬定針對性短期、中期、長遠目標和策略;五、持之以恆, 把既有的龐大市場逐漸蠶食;方為上策。以此觀之,目前“手足相殘”之舉乃愚昧和短視。

為了配合協會大計,藥劑行必須先撇下心中包袱。破舊立新在所難免,否則協會的努力將付諸東流。作業理念該從3方面著手:

甲、提昇專業形象:一、衣著(以專業儀表取代T-恤,牛仔褲、涼鞋);店內設置(避免把家庭活動帶入藥劑行);工作態度(出現過藥劑師一面服務顧客一面咀肉包子的“奇觀”)、服務精神(對顧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乙、把供應商當作生意夥伴:業者必須認同唇亡齒寒的道理。大馬藥劑行有個“獨特”現象:他們互相拉攏,藉“盟員勢力”與供應商“拗手瓜”,然後把所爭取的利潤“大方”酬謝顧客。無奈供應商淪為市場競爭的籌碼。然而,惡性循環,藥劑行必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丙、即刻停止飲鴆止渴的賤價策略:他們必須大徹大悟,把應得的利潤提昇員工素質、服務態度、店 內環境、貨品陳列、附加價值,以此滿足當代消費群的需要。最近萬事達卡在亞太及非洲等131個市場進行調查有所發現:消費者對公司和產品的取捨較傾向於以 下3個因素:公平交易原則、推動環保概念、回饋社會政策。潮流所趨,企業形象才是關鍵,賤價已非首選。

某藥劑行門口張掛一幅大布條。標語是:“貨我最正,價我最平”。不久,藥劑行關門大吉。布條內容隨之改為:“現在你們總該相信了!”以上幽默出於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星洲日報/六日譚‧2010.03.25

Monday, March 15, 2010

人死而复活

某公司对纪律败坏的阿李束手无策。由于有职工会撑腰,阿李横行无忌,为所欲为。他常借故请假,请假原因无奇不有。

某日,人事部经理把他约到办公室问道;“阿李,有个问题迫切须要向你请教。你相信人死了会复活吗?” 骤然间,阿李对这不着边际的问题感到莫名其妙。“是的,我确实相信人死后总有复活的一天。”他总算作了回应。

听了后经理如释重负,“那就好办了。记得上个月你因大伯去世请了3天假那件事吗?” 阿李越听越糊涂。他反问,“经理,这和你的问题如何扯上关系呢?”“事情是这样的” 经理慎重其事,“你去世那位大伯刚找上门来,现在在会客室等候。他说有急事要与你面谈”经理说。

Thursday, March 11, 2010

藥劑行急待勵精圖治

從事企業咨詢服務多年,我所接觸的行業不勝枚舉。在我的觀察中藥劑行的經營模式最故步自封、自我糟蹋。

其實,藥劑師在一些先進國家享有崇高地位,它的專業形象甚至高於普通醫生。在大馬,藥劑行給人的印象反而不盡正面。由於一小部份唯利是圖的害群之馬違背專業操守,無良地連累其他敬業樂業的無辜者背上“賣假藥”和“賣咳藥”黑鍋,成為行業發奮圖強的絆腳石。

說實話,人們對藥劑行業的認識只限於瞎子摸象。他們往往把“藥劑師”和“抓藥師”劃上等號。由於嚴重缺 乏對外宣傳,直到今時今日,許多人連藥劑師是何方神聖都滿頭霧水。有個現象令人納悶:在某外資銀行貸款機制中,藥劑行被歸納為“傳統零售業”類別;在這定義下,藥劑行和雜貨商,中藥鋪,眼鏡店、傢俱等“平起平坐”。這“苦果”確實叫行內人士難以下嚥。難怪有位初出茅廬的藥劑師自我哀歎。他說:“我寒窗苦 讀,原本祈望能以此專業引以為榮,到頭來只是南柯一夢。”坦白說,他絕非無病呻吟。但追根究底,藥劑師不得怨天尤人,因為問題根源就出自本身;還有,藥劑 行同業協會也難辭其咎。

先說同業協會。由於人們認知不足,藥劑行只能對潛在市場望梅止渴。我曾向朋友探測:假如他患上 以下其中一種症狀如食物過敏、喉嚨痛、胃痛、皮膚發癢、口腔潰瘍、頭痛、青春痘、便秘、腹瀉、胃脹風等等,找誰醫診?答案幾乎千篇一律:醫生。因此,只要同業協會能善用策略,以“小病看藥師,大病看醫師”為主軸,一再向消費者重點灌輸和教育,“芝麻開門”效應可以預期。

再說藥劑行。我對藥劑行的生意手法不敢恭維。他們以七折八扣賤價策略同周邊同業互相撕殺,紅海一片,連起碼蠅頭小利都在顧客執拗討價還價中宣告“晚節不保”。最近到怡保一遊,無意間發現某藥劑行門口布條上“貨要正,價要平”6個大字,叫我搖頭歎息。在拙作《包袱》中,我再三強調,除了必需品和部份半必需品外,薄利多銷的下場是死路一條,極少例外。然而,這簡單道理到底無法引起共鳴。萬分無奈!

回到問題根本:若要勵精圖治,藥劑行必要改弦易轍。先鎖定消費對象,再把專業精神、員工素質,服務態度、店內環境、貨品陳列、附加價值等逐步提昇,才能滿足現代消費群的需要。也就是說,“跳樓策略”在夜市場比較如魚得水。

我對藥劑行有個忠告:當前他們在積極力爭醫藥分業,說來天公地道;但看來他們似乎忽略了這是把雙刃劍。如果依然抱殘守缺、一成不變,一旦醫藥分業正式落實,必有過半藥劑行在這劇變過程中被形勢駭浪席捲而去,片甲不留。

星洲日報/六日譚‧2010.03.11

Thursday, March 4, 2010

茅厕和樱桃树

老李住在乡下。乡下卫生环境差,茅厕都盖在房子外边。

某天,李太从市场回来。刚到家门便听到老李暴跳如雷的怒吼声。踏入大厅,她发现丈夫正在教训孩子,粗粗的藤鞭就摆在桌上。她上前问个究竟。原来孩子好玩,和邻居儿童一同踢球,把茅厕给踢翻了。

听入李太耳中原来小事一桩,于是便安抚老李说:“你也有所不是。想当年,调皮的华盛顿不也把他父亲最心爱的樱桃树砍了?但他爸爸却原谅了他。而你却偏偏为了孩子的丁点过失小题大作。”

老李听了后更火上加油,索性把怒气发泄在他太太身上。他说:“你胡说八道。华盛顿的故事怎能和这件事相提并论?请你告诉我,如果当时华盛顿的父亲是在樱桃树上的话,你想他会如此宽宏大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