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6, 2012

執法須以專業為依歸

米已成炊,自動執法系統(AES)勢在必行。儘管引起民間的強烈反彈,交通部長江作漢卻信誓旦旦稱,新系統立竿見影交通違例事件驟減。之前,林放在〈AES潛存法理爭議〉也毫不含糊,大力推崇。 林放把矛頭指向政治人物。他說“他們毫不權衡事實,AES在全球90個國家運作的成效,確實證明了抑制交通違規和禍害,長期灌輸這種受到處罰的交通意識,使到國民能安份守法,不至於害人害己。"言之有理。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何這麼一個惠民大計竟遭到普羅大眾左右開弓?難道他們真的冥頑不靈到這般無可救藥的田地,竟然統統心甘情願成為亡命之徒?非也。且讓我從3個角度探讨: 一、林放的言論固然擲地有聲,但卻忽略了一個關鍵現實:我國執法者的專業意識和精神和那些國家落差頗大,不得相提並論。就從操作儀器說起。在系統管理機制下,任何儀器在啟用前必須接受法定機構鑒定(ISO就有此硬性規定)。往後還作定期(一般上6個月或1年不等)後續核准(學術名詞叫 Calibration)。在法紀健全的國度,未經鑒定的儀器基本上不具法律地位,不得派上用場。換句話說,儀器精不精準不是執法者說了算。如果浮皮潦草、一意孤行,駕車人士群起抗辯時,執法者有幾許勝算不得而知。前車可鑒,政府應該從更換電表和水表所引發的“含冤待雪"個案中提高警惕。重蹈覆轍甚不明智。 二、執法外包難以叫納稅人口服心服。我國擁有公務員140萬。以人口比例,人數之多居世界之冠(70萬公務員把台灣打造成亞洲四小龍之一,值得學 習),政府何不將之適當規劃藉以人盡其才?當目標完成後立刻化整為零,元氣絲毫無損,所謂進可攻退可守。再說。在待遇和花紅都令人“垂涎欲滴"之際,公務員禮尚往來、回饋人民的寬宏大量也算天公地道。總之,問題不是可不可為,而是何以為之。 三、AES是改變公路使用者魯莽駕駛的一種工具,其終極目標是塑造良好駕駛意識。在這骨節上勢必顯現矛盾結局:若一兩年內駕車人士依然故我,則表示 AES計劃徹底失敗;反之,若任務完成而導致承包公司入不敷出時,殘局該如何收拾?(別忘了,林放所舉的90個國家中不存在外包情況)。在詢及若確實出現上述窘境如何應對時,陸路交通局官員阿都拉欣表示政府不會出資拯救他們。理直氣壯但不知所雲。藉這故事打個比喻:2個不諳水性的遊客租了舢板劃到海中。其 中一人突然恐慌驚叫,“我的媽呀,船底穿了個洞,如何是好?"友人不解,微怒反應,“呸!船又不是我們的,何必大驚小怪?"阿都拉欣可有先見之明? 我國頻繁交通意外乃拜執法單位經年累月“力不從心"所賜,毋庸質疑。其道理不難理解:如果有好土壤,即使非上等種子也會長出甜葡萄來;新加坡和香港 都是好例子。故此,勞民傷財的AES完全出於無奈。儘管如此,在立法層次上講究合情、合理、合法;在執法環節上也得以嚴厲專業模式為依歸,馬虎不得。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謝明意) 2012-10-25 09:05

Thursday, October 18, 2012

對專才機構一些建議

專才機構3個月前率團赴台灣與130 名大馬籍專科醫生會面,遊說他們回國服務,據悉有30%醫生準備在3年內回流大馬,似乎有所斬獲。為了乘勝追擊,他們打算本月內重返台灣把大馬籍電子和電 器專才作為招攬對象。就在專才機構整裝待發之際,我藉此向他們提出建議,希望他們在作業上事半功倍。 毫無疑問,專才機構總裁佐漢確實使出渾身解數,寄望他的努力帶來一些成果。遺憾的是,從專業角度分析與衡量,他的作業模式潛伏一個不可忽視的嚴重缺陷。除非當機立斷把它糾正,否則一番努力可能付諸東流。 策略籌劃(Strategic Planning)對專業市場運作的人士絕不陌生。這概念的意義大致上是事先把目標分類,然後探討個類別對象的需要。按此針對他們的需要進行分析和規劃。 掌握了有關資料,專才機構才能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擬定全盤應對方案,有備而來向他們遊說方可面面俱到,處於主導優勢,成功率也相對提高。即使功敗垂成也能 找出原因而不至於“死得不明不白"。遺憾的是,專才機構對如此作業概念缺乏認知。讓我言歸正傳,回到專才機構台灣之行急需錦囊課題上。 專才機構大致上可把招募對像規劃為4個類別。即: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職單身、在職已婚但尚無子女、在職已婚且有子女。在鎖定類別後,處理模式就格外清晰,毫不含糊。讓我為這4個類別對象量身打造符合他們心意的重大契約。 一、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這類別對象的需要相對單純。除了保證他們的學術資格受到官方承認外,再為他們塑造公平及不受枴杖威脅的就職市場。在這情況下,即使他們三心兩意,家庭成員也會從旁“威脅利誘"。歸根究底,水是故鄉的甜,他們何須離鄉背井? 二、在職單身:這類別對象的需要也不算複雜。然而,承認學歷依然是先決條件(既然他們能奔馳在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要認同他們的學歷到底有多困 難?)。為了展現誠意,國家應該為他們打開名副其實的自由經濟體系之門,拆除“特殊國情"的保護主義堡壘(他們之中大部份是為了這原因而不得不遠走高飛) 為他們提供唯才是用的發展空間。其實不少外流專才也因被迫楚才晉用而耿耿於懷。 三、在職已婚但尚無子女者:問題來了。在台灣,雙薪家庭非常普遍。在考慮回國時他們的配偶將面臨2大困惑:公民權和職業(這也是個一而二、二而一的 桎梏)。除了承認他們本身的學歷外,配偶的學歷也不能置之度外(新加坡做到,我們為何不能?)。還有,為了避免行政體制中小拿破侖從中作梗,政府有必要剷 除有關部門的繁文縟節,使配偶們能迅速無條件獲得公民權。如果缺少這項承諾,他們回流的可能性等同鏡花水月。 四、在職已婚且有了子女者:這問題最考專才機構的智慧。除了要滿足之前類別對象的需要外,還多了子女教育的考量。由於歷史和現實因素,他們的首選一般上是華小和獨中。因此,成敗關鍵要看專才機構有多大的勇氣和決心對此課題向政府作正面和積極的反饋。 我對佐漢寄予厚望。但願他把策略籌劃功課做得淋漓盡致。事實擺在眼前,地球村已越來越小,職場的“四海一家"是個趨勢。今時今日,世界各國(包括美 國、新加坡在內)都不惜代價以挑戰性工作,優渥待遇和公平競爭環境把天下的專才一一網羅。我們呢?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謝明意) 2012-10-17 09:08

Monday, October 8, 2012

專才回流的大局考量

首相署屬下人才機構兩個月前率領代表團赴台灣,與130名大馬籍專科醫生會面,遊說他們回國服務,據悉有30%醫生準備在3年內回流大馬,成效令人鼓舞,應該受到肯定。他們打算下個月重赴台灣,把大馬籍電子和電器專才作為招攬對象。 去年3月2日我在《言路》版寫了篇〈對症下藥還是隔靴搔癢?〉,對專才回流課題稍有著墨。溫故知新,文中一些觀點依然擲地有聲。當時人才機構首席執行員佐漢認為人才外流的原因是:一、為了賺取更高收入(如今被否定);二、轉換生活環境(說得過於輕描淡寫)。親歷其境後,佐漢有所領悟:人才滯留國外的核心原因不外是“此地不留人"的後果。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佐漢當時否定了喧囂一時的“不愛國"論,總算還給“含冤"的專才們一個清白。 為了乘勝追擊,我對人才機構有所建議希望藉此拋磚引玉: 一、停止發表泄氣和喪志的謬論。某高官曾對媒體公開表示:“人才外流是世界趨勢。比比皆是,無需大驚小怪。只要不落腳於落後國家,大家無需杞人憂天。"如此頹廢阿Q思維對人才機構的努力形同“倒米"。毋庸置疑。人才流失現象已成為大馬2020年宏願的一大絆腳石。若持續等閒置之,假以時日,大馬的昔日光輝成就將被鄰國如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甚至正在開放中的緬甸取而代之。 二、重金為佐漢徵聘一位華裔得力助手。其理由淺白不過。在70萬海外工作的人士中華裔佔絕大多數。如此重大人生課題,它涉及傳統信仰、家庭倫理、社會和文化價值觀等。佐漢要以外族人身份來洞察和掌握以上各因素似乎緣木求魚。例如,開始階段,佐漢的策略之一是從專才在國內的父母著手,因為他認為父母都渴望把子女留在身邊。如此構思和事實相去十萬八千里。佐漢有所不知,許多外流人才都是在滿足父母意願下方才“咬緊牙根"離鄉背井。由於佐漢對問題根源缺乏認知,到頭來使他瞎子摸象、搔不到癢。 三、杜絕保護主義、放寬外資限制、剷除繁文縟節。塑造“各盡所能各取所能"的公平競爭平台。近年來,由於大馬投資環境比其他後進鄰國遜色,務實的跨國公司擇木而棲乃理所當然。以往優勢已蕩然無存,導致就業機會成長緩慢,就業機會一籌莫展,而官聯機構又硬塞諸多“國情所需"的銅牆壁壘。此情此景,專才除了被迫蟬過別枝,已別無選擇。要一勞永逸就得實踐自由市場經濟,外資才會攜帶各種先進科技聞風而至,我國人才何須捨近取遠? 四、改善治安乃當務之急。大馬治安的敗壞已“名聞遐邇"。外國旅行團對其成員在大馬的“行動準則"是最好的衡量尺度。身處大馬,我們除了“既來之則安之"別無選擇。但對在國外名副其實安居樂業多年的專才來說,則是多了一份負面考量。他們絕不為了優渥待遇而輕易把太太和子女的人身安危作為賭注。 最後,我認同人才機構的初步成果。然而要立竿見影還需具備面對現實的智慧、勇氣和決心。看來樓梯終於響了,但結果有人下來嗎?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謝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