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2, 2012

手機和平板電腦‘入侵’校園和新階級觀念的誕生

教育部正在草擬2012年教育條規。在新條規下學生獲准攜帶手機和平板電腦到學校上課。教育部副部長魏家詳表明這是一項與時並進之措施。他補充,教育部將于明年正式推行“一個精明學習網”,將網上學習在全國普遍化,藉以打造虛擬學習環境。同時,由于當下治安敗壞,學校‘淪陷’已是不爭事實。一些家長認爲,能以手機把孩子限制于‘追蹤範圍’內倒可以免除牽腸挂肚的懊惱。然而,負起關鍵角色的教師則方寸大亂。他們認爲這將加重工作負擔。今後除了教課之余,還要忙于兼顧學生們的手機,嚴重影響教學(課外活動時,學生的器材由誰收藏和保管,就得大費周章)。

縱觀來自西面八方的聲音,一個潛在後遺症顯然被人忽視。盡管教育部用心良苦,但該措施必將打開大門縱容“階級觀念”在學童的稚嫩心靈中紮根和滋長。先設想2種情況:富裕家長可于彈指之間在孩子身上一擲3幾千令吉買部最 Cool的Samsung Galaxy Tab 平板電腦配搭最In的 iPad 4S 藉以炫耀本身的財富並滿足孩子的虛榮心(你沒聽說過爲父者以逾50萬令吉寶馬來方便孩子上學的新聞嗎?區區九牛一毛何足挂齒?);反之,缺乏經濟條件的貧困父母卻因力不從心而惴惴不安,深恐孩子的自尊心在‘貨比貨’情況下,慘遭自卑感無情腐蝕,對他們的心智成長造成傷害。這措施將爲意志薄弱和心存不軌的學生提供了誤入歧途的最佳方便。學校指定學生一律穿用普通布鞋和平價書本就是這道理。

當然,理論上教育部可勸告家長們量力而爲:經濟能力高人一等者盡管使用名牌;中等家庭暫且退求其次,山寨版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貧窮家庭可免則免,學校絕不強制。如此說辭表面上合情合理,但卻暴露了官員對人性本質一無所知的弊病。且讓我們回到現實:21世紀的人類皆處于高度物質精神靡靡風氣淫威下,無人得以幸免。名牌、潮流、時尚的誘惑無所不在;加上明星、廣告、偶像效應‘爲虎作伥’,要學童明哲保身抗拒排山倒海的誘惑和試探似乎極不公平(別說學童,成年人有時也把持不住)。衆人皆知:虛榮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潛在劣根性。在沒有物質相互比較情況下,虛榮心缺乏滋長空間;一旦彼此打量,人們可否依然‘八風吹不動’那就很難說得准了。

因此,我始終執拗不渝:手機和平板電腦‘入侵’校園將激發富有學生的虛榮心,同時又挑釁貧困學生的自卑感。一旦心態失衡,後果不堪設想。

2007年大馬發生數宗令人痛心疾首事件。希望該事件能給有關人士帶來一些警惕。根據報道,數位中學生爲了渴望擁有昂貴名牌手機以免在其他同學面前 ‘丟盡顔面’(當時平面電腦還未面市),竟然不顧廉恥心甘情願把肉體和靈魂偷偷賤價出賣,簡直人神共憤。建言教育部作出明智抉擇:提升學生學習方式固然義不容辭,但它可能引發的潛在後遺症則萬萬不得等閑置之。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明意
2012-07-25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