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7, 2009

125億令吉的具體概念

巴生港口自由區醜聞鬧得不可收拾。事態顯示,貪得無厭的一丘之貉利用駕輕就熟的機制和管道,把納稅人的血汗錢肆無忌憚地予取予求,涉及的款項高達125億令吉。諷刺的是,當錢的數額過於龐大時,它的實質價值反而出現“失真”效應:虛無縹緲、不著邊際。為了使讀者感受其切膚之痛,且讓我把它的“身價”形態化,藉以凸顯其具體概念。

先從實質角度探討:

一、這筆錢足夠興建60萬間廉價屋然後以半價賣給低收入人家;“居者有其屋”利民計劃水到渠成;

二、每年為優秀生提供不少過5000份海外獎學金,連續50年為國家培育英才;“一個馬來西亞”宏願實至名歸;

三、給孤立無援的60間獨中作制度化撥款,每年各得200萬;100年內無須對獨中捉襟見肘的財務問題廢寢忘食:華社感激涕零。

再從債權角度衡量:

一、以一個年均收入10萬令吉的家庭作計算:該戶成員必須不停地工作12萬5000年、不吃不喝才能把這筆糊塗賬搞掂;

二、每位嬰兒呱呱墜地時,這無辜的小生命就蒙查查地打入負資產階級:每人欠債460令吉。

報章出現兩則立場各異的報導:這邊廂交通部長翁詩傑聲稱他已知道問題症結,並成立了一個專案小組和兩個委員會,為巴生港口自由區尋求出路。他呼吁國人毋需窮追不捨、挖掘弊端。那邊廂國會公共賬目委員會聲色俱厲點出問題所在,建議召喚反貪污局徹底追究。確實苦口婆心。

由於深受其害,人民的明顯意願是執拗政府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深入虎穴,把舞弊者繩之以法並還人民公道。坦白說,長久以來,人民對反貪局的工作能力並未根本否定。然而,先例連連,它的公信力在老百姓心中已蕩然無存。事實證明,許多貪污權貴對反貪污局的介入不但面無懼色反而暗自竊喜。表面上,他們坦然接受陽光檢驗,證明其正大光明;實際上,他們意識到自己將泊入一個連海嘯都鞭長莫及的避風港,你奈我何?

No comments: